BMW Art in Motion 當代藝術的行動演繹
2006/2007世界巡迴展(台中站)
在昨天櫃子中,翻到了BMW 3.5 CSL ,拿著相機一陣狂拍~這樣還不夠~
還是要發文,給大家分享看看~因為實在太經典了~
會收3.5 CSL 就是因為 BMW 的當代藝術,在2006年的10月,世界巡迴展,剛好在台中,
所以變上班的時間,偷跑去看,結果我.....在美術館,不想走~(這還是第一變) ~"~ 影響我太深了~
我看好好久好久,連客戶和公司一直狂CALL~都不理他,我知道這一變如果錯過了~
可能在也看不到,美術館是禁止拍照的~而且每一台車都有圍起來和一位服務人員~
意思就是,不讓人靠近、和拍照~和我去的是我表弟,他看我不想走~就說哥~來拍照~
我說不行啦!會被制止啦!他說那你不想流下(證據)嗎? 我笑著點點頭~
表弟,不管工作人員,就開始一陣狂拍~因為手上沒有相機,只有手機,所以拍的很模糊~
雖然拍的不是很清楚,不過還是要分享啦!這是一定要的啦!
在美術館,從中午待到快晚上~展場要結束了~才依依不捨的離開了~我去的是台中站到倒數第二天,
原本最後一天,還要在去一變,不過老板不放人~連出門都沒辦法呢~
還好我有在櫃台~有放了BMW 當代藝術的介紹型錄~一人只能拿一本,櫃台小姐看著我一本一本的拿,
我總共來回6變~小姐笑了~你還要拿幾本~我只接給你,哈哈~
雖然展場車沒有幾台~不過模型車,全部都到~讓我看的好爽~
此係列的模型~都和實車一模一樣,都早以絕版,有錢還買不到了,
不過有時在拍賣,還可以找到的~
要不是此模型一台要價5000以上我一定全部把這些當代藝術模型車,全部抱回家~
但我還是不放棄要收入此係列模型~ 有機會收到一定分享出來~
請各位看倌~示目以待啦!
最後~分享是最快樂不過的啦!
以下文章是結取~車訊網~
|
|
|
|
【 車訊網 整理:Lee】 |
圖:台灣汎德 為讓台灣愛好當代藝術、熱衷汽車工藝的朋友們,有機會親眼欣賞將工程技術、與藝術文化完美融合的 BMW Art Cars,BMW 原廠與總代理「汎德」精心規劃,於 2006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月 22 日,假台中國立美術館舉辦「Art in Motion ─ 當代藝術的行動演繹 BMW Art Cars 2006 / 2007 世界巡迴展」。本次展覽將呈獻包括 1975 年、第一輛由 Alexander Calder 創作的 BMW 3.0 CSL、1990 年日本大師 Matazo Kayama 的 BMW 535i、1995 年完成於 David Hockney 之手的 BMW 850 CSi、以及最新加入 Art Cars 系列,Jenny Holzer 於 1999 年創造的 BMW V12 LMR。藉由本次巡迴展,民眾將可體會潛藏於 BMW 血脈裡對創意及藝術的熱情。 BMW Art Cars 開創歷經 30 年後,即將展開世界巡迴之旅;預計將從亞洲開始分二條路線展開,之後再航向世界各地其他角落。其中一條路線即以台灣為首站,接著到中國北京與上海、蘇俄莫斯科、以及非洲卡薩布蘭卡等地;而另一條路線將首航於馬來西亞,沿新加坡、菲律賓馬尼拉、韓國漢城、澳洲雪梨、紐西蘭奧克蘭、最後以印度首都德里作為終點。 Alexander Calder:「如果世事皆完美,就沒有實現夢想的樂趣」。 美好事物的發生常常是不經意的,BMW Art Cars 也是如此;1975 年,法國車手 Herve Poulain 突發奇想,要求他的美國朋友亞歷山大‧卡德 ( Alexander Calder ) 設計 BMW 3.0 CSL 賽車。擁有深厚雕刻家血統的卡德,秉持一貫自行設計形體結構的特質,不以汽車本身形體為依歸,反藉由大面積的純粹色塊,賦予 3.0 CSL 新的視覺結構。這件可移動的藝術品,隨後於利曼 24 小時耐久賽中驚艷世人,並觸發 BMW 傳承當代藝術的使命感。而由於渦輪葉片軸損壞,BMW 3.0 CSL 未能於 1975 年利曼賽事中奪冠,從此之後便以藝術展覽品之姿巡迴世界。 開啟 BMW Art Cars 當代藝術史的亞歷山大‧卡德,生於 1898 年的費城,卒於 1976 年的紐約。原以工程師為職的他,不久傳承了父親與祖父的衣缽,成為一位雕刻家;他在 25 歲時報名參加「藝術學生聯盟」 ( Art Student League ) 的課程,三年後,他到巴黎接受前衛藝術的洗禮;由於深受藝術與科技的吸引,他發展出獨具個人風格的雕塑法,他的創作多半應用活潑大膽的配色、巨大且富有盤旋、漂浮感的活動雕塑品;在世人眼中,他最著名的抽象作品「活動雕塑」( Mobiles ),是美國 20 世紀最富創意的雕塑作品。卡德於 1956 年搬到法國 Sache,1976 年於紐約辭世。 Matazo Kayama:「 BMW 經過完整彩繪的過程後,其簡潔俐落的線條才會清楚地呈現於我眼前」。 Matazo Kayama ( 加山又造 ) 賦予 BMW Art Cars 獨樹一格的風采;當他接受 BMW 委託時,立刻想出能一方面表達他對 BMW 科技的著迷、另一方面融合日本當代精神的構想。Kayama 重拾早期創作主題「雪、月與花」,並藉由創新獨特的噴槍手法,於 1990 年完成了他的 BMW 535i Art Car。首先,他在銀色的 BMW 535i 外部噴塗細微的藍色陰影,除可形成強烈對比外,還可襯托 535i 高貴的氣質;接著再運用正統、嚴密的日本工藝,像是「Kirigane」( 金屬切削 ) 與「Arare」( 燙箔 ) 技術,切割小片的銀箔、金箔與鋁箔,並將其附著於車身上。Kayama 運用需要小心處理的日本壓箔技術來形塑 BMW 535i,而這件藝術品也如預期地,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。 Matazo Kayama 1927 年出生於日本京都,在 1949 年舉辦第一次作品展覽前,他一直潛心於研究繪畫與日本傳統藝術;一年後,Kayama 得到研究會獎 ( Research Society Prize ) 的肯定,並在 1951 年獲得新人獎 ( New Artist Prize ) 殊榮;之後,他利用動物作為實驗藝術的描述主題,並在 1965 年轉型至「屏風」 ( Byobu ) 插畫藝術,專門為特殊屏風製作精巧的裝飾。Kayama 將現代主義融入傳統藝術,在日本建立新的表達方式;1978 年,他贏得首座日本藝術大獎 ( Japan Fine Arts Grand Prix ),並完成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的大作「雪、月與花」( Snow、Moon and Flowers );他於 1984 年完成兩項最著名的作品:其中一項是取名為「龍」 ( Dragon ) 的中國水墨天花板壁畫,另一項則是十六扇屏風插畫裝飾,這兩項鉅作現收藏於身延山 ( Minobu Mountains ) 上的久遠寺 ( Kuonji Temples )。Kayama 最近的作品包羅萬象,從珠寶到金屬製藝術品、從巨無霸客機內部裝潢到豪華郵輪,再再證明了 Kayama 全方位的創作能力。 David Hockney :「我想,或許讓人看看車子的內部是一個好主意」。 從汽車外觀可以看見車內情況的創意想法,使得 Hockney 花了好幾個月才完成 BMW Art Car 作品;而這個構想也創造出令人嘖嘖稱奇的透明感。時髦的設計讓 850 CSi 引擎進氣歧管在引擎蓋下一目瞭然,從車門外可以一窺駕駛的廬山真面目;當然,還有駕駛忠實的朋友 ─ 臘腸狗。根據他主張的「駕駛與設計是形影不離的,開車四處遊歷、意味著體驗自然美景 - 這就是選擇綠色為設計基色的理由之一」。敏銳、與熱愛駕駛的特質,讓 Hockney 將駕乘體驗詮釋得淋漓盡致。「這輛汽車的曲線優美,我的靈感也應運而生」,David Hockney 在 1995 年發表他所設計的 BMW 850 CSi 時說到。 1937 年出生於英格蘭布列福的 Hockney,在 60 年代初期的國際藝術舞台上即嶄露頭角。他原本就讀於布列福,之後到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深造,並於 1962年 畢業。他在「搖擺的 60 年代」 ( Swinging Sixties ) 中對藝術的貢獻,很快地獲得當代最重要藝術家的榮譽;自 1964 年起,Hockney 即在美國洛杉磯定居,他的畢生之作至今仍在全球收藏家間流傳 - 和煦的陽光、碧波蕩漾的游泳池、高大翠綠的棕櫚樹、以及晴朗蔚藍的天空。他發展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普普風,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 Andy Warhol;在加州與倫敦的工作、以及各地遊玩的歷程中,Hockney 總是把注意力放在人物以及週遭環境上;他以父母、朋友為主角所畫的肖像,特別強調各人物的特色;80 年代,他在攝影與劇場設計上下了相當大的功夫,這兩種藝術範疇對 Hockney 來說可謂是截然不同的挑戰,並徹底改變 Hockney 的技法,並影響他至今。 Jenny Holzer:「我實在找不到比賽車更好的溝通工具」。 Jenny Holzer 為 BMW 設計的 V12 LMR,特色在於以鍍鉻字母和磷光塗料,來表現 Truisms and Survival 詩作中的六個短句。她想要以賽車上的文字與大眾進行對話;當 1999 年,BMW V12 LMR 疾馳在利曼 24 小時耐久賽賽道上時,車身後面粼光熠熠「Protect Me From」配合車前蓋的「What I Want」,成功將個人理念傳播出去;雖然整體配色與應用材質延續傳統的賽車樣式,但為讓代表 BMW 的藍與白色 24 小時閃耀於眾人眼前,Holzer 運用在白天可以反映天空的鍍鉻字母,以及可於晚上散發藍色磷光的塗料來設計這輛 BMW Art Car。 Jenny Holzer 1950 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加利波利斯,她是一位當代藝術家,她作品的「不容易定位」特性深植世人心中;她從 1970 年後期開始擺脫傳統藝術束縛,例如具象徵性的圖像、寓意深遠的抽象概念、以及諷刺風格的極簡派藝術;她另闢途徑,以語言代替造型,強調以語言傳達的觀念即是創作的核心。Holzer 擅長將欲傳播的訊息,於博物館或藝廊內的石碑、長椅、或石棺,以 LED 文字來表達;如此以語言、物體、以及周遭環境所形成的裝置藝術,使得 Jenny Holzer 的創作成為相當獨特的藝術。現今,可能沒有一位女性藝術家如同 Jenny Holzer 一樣,經常在國際藝術界曝光。Holzer 的作品曾在現代藝術博物館 (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)、古根漢美術館 ( The Solomon R. Guggenheim Museum )、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( Guggenheim Museum Bilbao )、以及國會大廈 ( Reichstag ) 等知名藝術殿堂中展示;此外,她在 1990 年於第 44 屆的威尼斯雙年展 ( XLIV Biennale di Venezia ) 中,榮獲最佳國家館金獅獎 ( Leone d'Oro ),並在 1994 年於瑞士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中評選為水晶獎,並於 1999 年與 2000 年獲得柏林美國學院的柏林獎學金。1994 年,她獲得俄亥俄大學的榮譽藝術博士;Holzer 現定居於紐約州胡西克市,持續進行其獨特、廣泛且難以歸類的藝術創作。 1975 年起,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藝術家開始在 BMW 車身上進行創作;BMW Art Cars 系列反映出文化藝術、設計、與科技的發展,如此跨領域的藝術品已相繼在全球各大博物館展出;包括:巴黎羅浮宮 ( The Louvre )、龐畢度藝術中心 ( Centre Pompidou )、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 ( 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 )、達拉斯美術館 ( Fine Arts Museum )、威尼斯葛拉喜館 ( Palazzo Grassi )、雪梨動力博物館 ( Powerhouse Museum )、新加坡國家博物院畫廊 ( Empresshouse )、臺北市立美術館、香港文化中心、倫敦皇家學院 ( Royal Academy )、德國科隆市路德維希博物館 ( Museum Ludwig )、紐約古根漢博物館 ( Guggenheim Museum )、慕尼黑現代美術館 ( Haus der Kunst ),以及聖彼德斯堡的艾勒米塔居美術館 ( Eremitage )。BMW Art Cars 未來將繼續在國際級展覽間巡迴展示,持續揭露令人讚嘆不已的藝術與科技共生關係。 |
|
留言列表